日前,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RCCEF)与剑桥大学可持续领导力研究院(CISL)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术会堂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进口商品的绿色融资”系列研讨会。以下是安邦保险集团全球银行事业部副总经理周红军在会上的发言要点。
一、为国际贸易提供绿色金融服务是个系统工程。比如它的框架是不是应该包括绿色监管、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投资。绿色监管就是“一行三会”在出台的相关监管
政策里是不是贯彻了绿色的理念。绿色保险,离开银行到保险层才知道,现在的保险是个刚需,比如大宗商品进出口,不一定用到银行的融资,但是肯定会用到保险。所以,过去在绿色方面,是不是我们忽视了一些它必须的环节和因素。比如我们在绿色保险方面,将来也可以做这方面的一些政策。绿色投资,这两年部分银行在试点贸易融资证券化,跟一级
市场直接对接。将来绿色贸易融资是不是可以作为特殊的通道,这是可以考虑的一点。
二、绿色金融服务是金融服务企业的社会责任。比如银行是不是对绿色信贷提供一些利率、汇率优惠的
问题,可能做起来比较难,但是,我们要想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就会在内部政策方面予以涉及。对于不是绿色的,可能政策方面有一些限制,是绿色的,可能有一些绿色通道。如果一个企业做了绿色金融服务,就会提高这个企业的商誉。商誉很重要,比如浦发在发行了绿色证券之后,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未来别人就会更愿意同浦发做交易。提高的商誉也是价值的体现。
三、绿色贸易融资是进出口双方银行的责任。现在提到绿色贸易融资,好像就只是进口方银行的责任,实际上针对国际贸易的交易,进口方银行和出口方银行都会提供相关的融资服务。比如大宗商品进口,或者农产品进口,开信用证是一个环节,开信用证以后,卖方可能根据信用证发放打包贷款,货到以后,进口方银行进行存兑支付。所以绿色贸易融资应该是双方的责任。
作者:周红军 安邦保险集团全球银行事业部副总经理
文章来源:中财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