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吸了一天霾!
看看这一年多以来,我们、我们的孩子都过了多少被雾霾淹没的日子?!
我们的肺到底当了多少次人肉空气净化器?!
2014,
北京,率先拉开了雾霾的序幕!紧接着:沈阳、南京、重庆、兰州。。。。。。超过二十个以上的城市失守!
2015年开始首次监测PM2.5的74个重点城市中,只有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京津翼地区有半年以上的时间空气质量不达标。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数字称,北京去年有179个污染天,其中46天有重度污染。
左:新年的北京丨右:今天的北京
一个幽灵,叫做“雾霾”的幽灵,持续的在中国上空游荡。
——见于《雾霾党宣言》
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一切叫做“短期”的手段都被调动起来:
督导治理、应急
减排、工厂停产、工地停工、调休放假、严惩责任人、机动车限行 ...
红色预警在北京率先拉响,然后蔓延到国内其他不同的城市。
当然,运气好的时候还可以靠风吹~
运气不好的时候,计划建造“通风走廊”造风吹?
当基本上是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在研究环境
问题时,就会关注点更多地放在技术性治理的层面。
如果经济学家开始动脑筋了,我们的环境治理就有可能动到根子上。”
——贺克斌(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经济学家们想了啥好主意呢?
Carbon Finance
运用金融资本去驱动环境权益的改良,以法律
法规作支撑,利用金融手段和方式在
市场化的平台上使得相关碳金融产品及其
衍生品得以交易或者流通,最终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如果企业能够使其实际排放量小于分配到的排放许可量, 那么它就可以将剩余的
排放权放到排放市场上出售,获取利润;反之,它就必须到市场上购买排放权,否则,将会受到重罚。如此一来,市场机制自发推动企业拼命减排——谁和钱过不去啊!
看看别人家的碳金融
欧盟
为了帮助其成员国履行减排承诺, 获取运用总量交易机制减排温室气体的经验,欧盟制定了排放交易体系,并于2005 年初试运行,2008 年初开始正式运行。
美国
2000年美国开始创建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Chicago Climate Exchange,CCX),并于2003年正式以会员制运营,包括美国
电力公司、杜邦、福特、摩托罗拉等在内的13家公司是其创始会员,目前会员达450多家,涉及
航空、电力、环境、汽车、
交通等数十个不同行业。
2005年12月,美国康涅狄格、特拉华和缅因等7个州签订了“区域温室气体倡议(Regional Greenhouse Gas Initiative,RGGI)框架协议”;
2007年2月,美国加州等西部7个州和加拿大中西部4个省签订“西部气候倡议(WCI)”,建立了包括多个行业的综合性
碳市场。
脑洞大开的日本人
2008年,日本出台信用制度,规定个人也可以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权。随后竟然出现了利用兜售二氧化碳排放权行骗的案子:
一些骗子通过上门或电话联系,利用很多老人不太明白如何操作、使用二氧化碳排放权的情况进行诈骗。他们往往声称,这种新生事物就像股票一样,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很多企业将购买这些排放额度,所以其价格将成倍增加!很多老人信以为真,就掏钱买下那些只是一纸空文的假排放指标。
雾霾深重的天朝...
环保部说,2016年国家重点监控的14312家企业中,废气排放企业3281家。看看都有谁呢?宝山
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
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
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注意,这只是土豪“大户”,别忘了还有“小户”呢!2015年12月7日,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警”,2100家企业停限产——没错,就是这么多!
再看看困难重重的环保企业,融资少,盈利难,甚至部分环保企业还处于债台高筑的境地。
而目前中国的绿色金融供给严重不足,仅2013年实现环境标准的绿色金融资金需求缺口就高达2.8万亿元。如果中国能在更大范围内的实现“碳金融”,由污染企业花钱来购买碳排放指标,环保企业出售多余的碳排放指标来平衡支出,“谁污染谁买单,谁减排谁盈利”。
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碳金融替谁办了好事?
还记得“阅兵蓝”吗?
啊拿错了
。
。
。
LOOK
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据报道,京津冀地区(或许?)完全停产,企业数目大约5000家。平均而言,一家企业养活100名工人和他们的家庭(五口之家),那么,50万工人家庭总共有大约250万人口。不考虑地方政府的财政损失,单纯命令这些企业永远停产,中国社会可能需要完全负担250万人口的生活费,假设每年每人4万元,一共要支付的费用是1000亿元。
短期的行政指令解决不了长期问题,而且付出的代价可能更高。
而被国外发达国家验证过的碳金融方式,不仅减排成本看起来更低,而且更利于奖优罚劣,促环保,让污染企业付出代价。
“如果世界上连一滴干净的水,一口新鲜的空气都没有,挣再多的钱,都是死路一条”。
那我们这些活在陆地上的生物呢?——
“治理不了雾霾,挣再多的钱,也是死路一条。”
充分运用市场原理的“碳金融”也许才是长效治霾的一剂良药。
还有什么治疗雾霾的良方?转起来~~全民参与,贡献智慧!
那个说叫停烟熏腊肉柴火鸡的,有胆你给我站住!
【本文版权归微信公众号:金融有意思(
认证的那个就是啦~)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