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了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建设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部署安排下阶段开展全国
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七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
碳交易相关立法工作;二是抓紧开展数据盘查;三是完善配额分配方案;四是健全市场支撑体系;五是持续开展能力建设;六是广泛开展宣传引导;七是做好试点和全国市场的衔接过渡。国家计划于2017年全面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将涵盖
石化、
化工、
建材、
钢铁、
有色、
造纸、
电力和
航空共8个重点排放行业,初步考虑将2013年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均纳入市场。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2016年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攻坚时期,各地要组织开展计划纳入全国
碳市场的企业的历史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
从省发改委了解到,全省共有上述8个行业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以上的工业企业900余家。为加快推进力度,省计划首先在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0万吨以上的工业企业中开展历史碳排放数据核查,其中,涉及我市电力、钢铁、石化、
水泥、有色行业共18家工业企业。2015年12月,省发改委已委托有关机构开展
河南省第一批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
第三方核查服务采购项目的招标工作,中国船级社质量
认证公司成功中标我市的核查任务。按照计划,我市核查工作将于3月份正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