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部分成员国怨念颇多,但是因为
市场份额,欧佩克暂时还是一致对外,“继续维持增产决定”。这样既防御了美国页岩气生产商和俄罗斯石油大亨,还对“内部人士”伊朗筑起了防火墙。
“欧佩克名存实亡”,是一个能吸引眼球的观点,但是这不是现实。有说服力的观点是,原油市场已从原本由欧佩克主导的“寡头垄断”型态,转变成供给端“垄断性竞争”,欧佩克稳定油价的能力被大幅削弱。
老戏码遇到新市场,效果还会一样吗?
欧佩克12月4日决定不减产,截至
北京时间12月16日,国际油价重挫逾10%。
不减产,是老戏码。欧佩克去年11月决定不减产,国际油价在随后的七周内,跳水近40%。
老戏重演,但市场格局与去年已不同。
首先,欧佩克内斗更激烈。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安哥拉等“小兄弟”已经扛不住了,“一大捆纸币只能买一小杯咖啡”;其次,伊朗重回国际原油市场板上订钉。12月1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宣布,将不再就伊朗是否拥有核武器的问题进行调查,“这是伊朗解禁的发令枪”;最后,美国和俄罗斯两大原油生产国,在一系列政治事件发生后,相较于去年,双方眼下走上谈判桌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原油市场的秩序,是守旧,还是迎新呢?几大势力正角力。
欧佩克:四分五裂
许多欧佩克国家现在都面临生产成本上升及预算赤字的压力,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安哥拉等国收入大减、经济遭受重创
12月4日,欧佩克决定“维持现行原油产量不变”。
但是,这一次欧佩克内部不是铁板一块。除了沙特,支持不减产
政策的国家有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等海湾强国,但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安哥拉等国强烈要求沙特改变策略,以防止油价进一步下滑。这些国家均因低油价导致国家收入大减、经济遭受重创。
“欧佩克已经发现,其内部并非团结一致应对困难,而是被沙特和伊朗之间严重的地域分歧,搞得四分五裂。”路透社发文称,12月4日,长达六个小时的欧佩克部长会议期间,有关该石油垄断组织领导权的争议毫无征兆地爆发了。
以往沙特阿拉伯扮演油市“平衡者”角色。在石油供给正常时,如果因需求减弱,导致油价下跌,沙特阿拉伯便会限制本身产量;一旦供给发生中断,沙特阿拉伯便增产,以弥补其他油国的供给缺口,防止油价急涨。
这回却大不相同。由于油价重挫,许多欧佩克国家现在都面临生产成本上升及预算赤字的压力,需要沙特阿拉伯大量减产,以拉高油价,然而沙特阿拉伯这回却改弦易辙。有分析人士指出,此番沙特阿拉伯拒绝减产,显示出沙特阿拉伯正在打一场非传统的石油战。
不减产的决定将使国际原油库存持续增加,但更令人担心的是,欧佩克内部的矛盾已经非常突出,未来成员国达成产量协定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但阿格斯能源咨询公司(Argus Media)的中东和亚太地区原油事务副总裁巴巴荷萨(Alejandro BArbajosa)表示,欧佩克可能要等到2017年才减产,因为它要继续从高成本产油商手中抢夺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