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气候大会,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一次练兵

2015-12-15 17:16 来源: 环球时报 |作者: 邹骥

法国当地时间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6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作为连续19年参加气候大会的代表,我亲身感受到今年巴黎气候大会的里程碑意义。协定的签署不仅意味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一个新阶段,也将对整个全球治理问题产生深刻影响。

《巴黎协定》能够最终签署,中国功不可没。首先,中国在会前做了大量双边工作,签署《中美联合声明》《中法联合声明》《中欧联合声明》《中印联合声明》等发挥了巨大作用,很多谈判最后都是依据中国和这些主要大国签署的联合声明决定。其次,中国所持的立场和理念对签署协议具有很重大的影响。中国在国内切实采取行动,主动建设生态文明,树立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所有这些行动、政策为协议的签署定下大的基调,具有示范效应。最后,中国坚决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始终坚持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公约的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各自能力的原则。中国的坚持使《巴黎协定》成为一个相对比较平衡、兼顾各方利益的协议。

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和法国外长法比尤斯频繁会晤,随时就谈判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磋商,寻找解决方案。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每天都和主要大国搞双边会谈,和公约秘书处、主席国保持密切沟通。在决议通过前的最后一刻,个别缔约方依然不能接受协定,使决定通过风险骤增,在这关键时刻,中国代表团团长在现场与法比尤斯外长、克里国务卿和相关当事缔约方展开了紧急磋商、斡旋,最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化险为夷,使协定如期通过。

协议签署后,重点和难点将落在协定的具体落实上。如何落实?首先,中国政府需要把这个协定结合“十三五”规划转化成国内方案,形成更新的国家战略和方案。其次,在国内要全面组织如何履约,主要是在国家战略、政策和体制、技术、资金等方面狠抓落实。再次,中国还要和国际社会一道落实该协定,将协定中规定的提高透明度、定期重新评估等进一步细化。最后,必须保证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出一些新标准。

在落实协定的过程中,全社会需要统一认识,树立自觉走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迅速使认识到位。在落实过程中,一些高排放、高耗能的部门企业将逐渐萎缩,会出现一些下岗失业或者债务问题,如何实现平稳过渡需要周密安排。第三,传统产业面临新技术、新能源的更新换代,需要在观念、品质、政策和技术上全面推进改革,促进创新。

巴黎气候大会是中国主动参与全球治理的一次尝试,效果非常不错。国际上也越来越多地用“领导作用”来评价中国。“领导作用”这种提法里既包含对中国作用的肯定,又有对中国做出贡献的期待,包括对人、财、物的贡献。责任无法回避,中国如何根据自身能力、发展阶段和历史责任,恰如其分的发挥所谓的“领导作用”,是我们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将会越来越多的面临的课题。(作者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