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证监会大楼里低调举行了一场绿色股票指数研讨会。这不是国内首次举行这类活动,但到场的机构数量和质量让在责任投资领域工作了近十年的黄超妮有些激动。到场的机构既有大的基金公司,也有保险机构。“这次总算把绿色股票指数给他们讲透了。”她说。黄超妮现在的身份是国际环境信息服务公司Trucost亚洲业务主管,而此前她服务于MSCI,从事企业ESG(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今年9月,由Trucost提供技术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上证碳效率180指数由于首次引入上市公司
碳足迹的估算再次引发了业界对绿色股票指数和环境信息披露的热烈讨论。
目前国内绿色股票指数占比仅1%
根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的统计数据,目前国内指数型产品规模接近5000亿元,大概占公募基金产品(非货币)规模的13%左右。而其中绿色指数型产品10只,规模大约为44亿元,占指数型产品的1%。而从国外得现状来看,这一比例则要高得多。
国内的责任主题指数跟基准指数相比,长期来看绩效都是很好的。但为什么规模不大?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研究开发部副总监赵永刚认为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般来说,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发行产品规模大的还是规模类指数,比如300、500的。环保型指数产品都是主题类的,它的关注群体受限。其次,国内投资群体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更偏好跟踪热点,看重短期收益率。环保主题产品目标群体应该是关注环保的投资者,特别是拥有长期资金的机构投资者。“这类产品还有巨大的
市场空间,但首要的是要培育市场认可度。”他说。
培养绿色投资人 用产品业绩说话
所谓市场认可度,就是培养绿色投资意识的同时还要用业绩说话。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博士最近在
北京的一场绿色债券研讨会说,发行绿色债券需要培养足够的绿色债券投资人。其实发展绿色股票指数市场的道理也与之相同。
今年年底的巴黎大会应该会诞生出更多有实际意义和行动力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倡议和做法。而且我国已经承诺使二氧化
碳排放到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在2005年水平上每单位经济产出的碳排放量降低60%-65%。所以,企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问题带来的
政策风险是未来几年都要持续关注的热点。
那么是不是说,这类产品一定是以牺牲一定的收益为代价呢?全球两只量化ESG基金产品用事实证明了未必是这样。成立于2014年的九章基金旗下的首组量化责任投资产品设定的目标就是与国际主流基金比业绩。当年其收益超过了MSCI ACWI指数(产品的对标指数)。九章基金用业绩证明了使用ESG的分析方法,不仅可以赢得社会效益,同样也可以实现不错的收益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曹明弟表示,如果绿色股票指数可以从更多的角度说明指数的业绩好、波动小,即使收益率略低,相信也可以得到市场上一部分投资人的认可。
环境信息披露亟待标准化
要开发真正的绿色股票指数,理应将企业环境信息纳入考虑范畴。“上证碳效率180指数为真正的将环境因素纳入投资决策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尝试。”曹明弟说。此前,国内也有很多绿色股票指数,较为通行的做法是从板块或者行业将公司予以甄别后,根据营业收入占比、股票活跃度、利润情况等多种传统指标进行筛选。
采用这样的编制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受限于国内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化程度不够。从现有规定来看,目前还没有能够标准化的环境信息强制披露要求。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4月30日,A股上市公司中702家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共711份,发布数量每年递增。“我们更希望数据信息有质的改善而不仅仅是量的增长。”黄超妮表示。
据黄超妮介绍,上证180指数是上海市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指数,而其样本股中,仅有1家公司披露了碳足迹,4家公司披露了能耗使用。上证180碳效率指数编制的过程中企业碳足迹的计算更多的是通过Trucost公司专有的全球环境扩展投入产出模型(Environmental Extended Input Output)。尽管通过模型模拟也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做法。但投资机构不能只依赖传统的财务数据和估值模型去做投资判断。
无独有偶,最近由民间组织公布的一项
水泥行业环境成本研究报告中也发现,32家水泥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数据披露率仅为14%,尤其在关键实质环境信息的披露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对于上市公司如何进行环境信息披露,赵永刚给出三条认为:首先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披露标准。其次,从监管或者社会
第三方机构,营造环境信息披露的氛围。其三,能够对主动自愿披露的上市公司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提升积极性。黄超妮则推荐中国企业可以参考国际黄金标准,例如GHG Protocol做碳排查和信息披露。
加强投资产品创新可促进市场发展
信息有了,是否就能被使用起来?赵永刚显得信心满满,“如果有了标准化的环境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在环保低碳方面就有了相应的衡量基准,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设计相应的投资产品。”其他的受采访人也表示出了认同。
当下,对于已有的绿色股票投资指数首要的是找准客户,尽快实现投资产品的落地。一旦有产品跟踪,关注的人就多了。赵永刚认为,这类产品的发行对象应该以一些专业机构为主,比如社保等长期资金。
除此之外,他认为可以考虑多做一些产品创新,为想投资绿色低碳的投资人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资产品,吸引更多个人投资者进入。“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是需要全社会形成一种氛围,让全社会都形成绿色低碳意识,重视环境保护,重视绿色发展,这需要长期的宣传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