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谈煤控:比能源更懂环保,比环保更懂能源

2015-11-6 18:20 来源: 中国能源网

比能源更懂环保,比环保更懂能源


11月4日-5日,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节能协会主办的建言“十三五”•中国煤控规划国际研讨会在京如期召开。
“煤控”是什么鬼?

谈了两天的煤控,那么问题来了,“煤控”到底是个什么鬼?

“煤控”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源于2013年10月启动的“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项目”(简称“中国煤控项目”),致力于对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战略和政策、实施路线图和行动计划的研究,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和可操作措施,助力中国资源节约、环境生态保护、气候变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呢,就是在能源的研究上,它更懂得环保,在环保领域里,它更了解能源。

今日之中国,乃是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之一,长年支撑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也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尤其当前,大气污染和全球变暖愈发严重,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也就更加刻不容缓了。

丹麦的“他山之石”
煤炭控制哪家强?当然是找丹麦了。丹麦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最早和最好的国家,在政策和战略制定、技术进步和绿色产业增长方面都有很好的经验。丹麦政府的目标,要在2050年完全摆脱化石能源,其中可再生能源将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

丹麦的经验表明,通过积极的能源政策,注重提高能效,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既能实现经济增长,又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保护气候和环境。相比生产总值,作为世界上能效最高的经济体之一的丹麦经济的能源消耗处于全球最低位,1990年以来,丹麦的GDP增长近40%,国内能源消费量却下降了7%,碳排放量则减少了30%以上。

据丹麦能源署国际合作中心主任Anton Beck介绍,丹麦推动能源转型,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历时40年,而最初则起源于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多年来,丹麦议会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促进能源转型,减少能源消耗,增加分布式能源产量,并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丹麦的低碳转型,不仅得益于能效的提高,还在于积极与领过开展的合作。Anton Beck表示,通过向邻国输电,丹麦的能源发展变得更加“灵活”。除了邻国,丹麦还跟中国、越南、印度等多国开展可再生能源的合作。丹麦和中国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风电合作,Anton Beck称赞中国所做的努力,“丹麦是能源转型的先行者,而中国则是转型最为迅速的。”

Anton Beck还建议中国制定长期的目标,建立多种机制,通过税收和补贴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地位。中国目前有20%的风能未进入发电系统,还面临着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输电难的困境,丹麦的经验则提供了“存储”的方式,将风能引入发电系统。

煤控战略邂逅“十三五”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以及“十三五”规划的到来,对煤炭消费的控制也到了重要的关头,中国的煤炭控制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关键。落基山研究所中国首席代表李婷称,当前的中国,正是到了谈“煤控”的时候了,而且在碳排放方面,中国不达到峰值,世界是不可能达到峰值的。她还表示,中国近年来作出的努力也是值得称赞的,“中国政府在减缓气候变化过程中的举措惊人,能源转型的速度很快。”

面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称,“能源问题不解决,环境问题就不能解决。”但是,此时的中国,能源的“清洁化”和“低碳化”则必须同时解决,而且留给中国的时间并不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认为,能源转型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过程,这符合“物极必反”的规律。“煤炭总量的控制是一个倒‘U’型的趋势,”潘家华称“当前中国的产业结构,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削减产能是必然。”潘家华认为,煤炭控制不能单靠行政的方式,“煤控”是目标,而不是手段,我们更多的应该依靠市场的调节。

面对众多的煤炭控制和能源转型案例,中国的现实状况则显得更为特别,独一无二,没有任何经验可以直接借鉴。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称,“中国的能源转型不能仅限于‘十三五’,要对未来有一个长期、清醒的规划,要判断未来的趋势,把短期和长期结合起来。”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