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中国企业那些流失的“碳资产”

2014-1-18 01:35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碳排交易不仅能为企业带来资金和技术,还会给中国企业注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没有理由拒绝的商机
  “二氧化碳也能卖钱?是瓶装还是罐装?”说起“二氧化碳减排额交易(简称“碳排交易”),很多中国企业会提出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已经一年了,面对商机,政府急、咨询机构急,可企业不急。”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采访中,“绿源伟业”总裁王齐女士多次提到对企业需要“指导和引导”。对于这种新的境外融资模式,很多企业还闻所未闻,或仅知其概况,不了解操作模式和路径。
  事实上,碳排交易在10年前就已经在发达国家出现,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日趋完善的碳排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国际碳市已成为一个增长幅度高、速度快、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也将在10年内诞生由中国企业自愿参与的碳排交易市场。
  国人知道“CDM”这个词是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开始的。《京都议定书》的基本内涵是:在2008至2012年的5年间,39个工业发达国家必须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1990年的排放基础上再削减5.2%。而在此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义务。据易碳家了解到,为了激发发达国家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度,《京都议定书》提出了一个基于市场原则的清洁发展机制(CDM),规定发达国家可以出钱出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合作开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6种气体)减排项目,经核准后温室气体减排额(又称CERs)可用于抵偿发达国家“京都减排承诺”。简言之,就是发达国家用“资金+技术”换取自身很难再减下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虽然《京都议定书》正式实施已经一年时间了,但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最佳途径的问题上,欧盟和美国提出的方案大相径庭:欧盟呼吁,根据《京都议定书》制定严格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时间表;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美国以《京都议定书》损害美国经济为由,在2001年退出了该议定书,避开法规和《京都议定书》话题,倾向于共享风力发电和更高效率的电站设计等新技术。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这就使中国在如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争论中,成为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但在这一争论中,中国政府可谓左右逢源。一方面,积极与欧盟合作,支持(《京都议定书》的各项目标;另一方面,中国加入了由美国倡导的一个有关技术共享的六国协定,即“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关系”。
  在参与国际合作的过程中,中国成为碳排交易最大的受益国之一。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由于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能源需求强劲。同时,中国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节约能源潜力很大。未来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二氧化碳减排市场最大的提供者,每年碳排交易的潜在市场份额约占全球一半。根据美国外国政策理事会数据,全球最终的二氧化碳排交易市场规模为2.5万亿到3万亿美元之间。
  面对如此庞大而诱人的市场,中国企业似乎准备不足。据介绍,2005年全球有500多个碳排交易项目,而目前中国被批准的项目仅为18项。一直到目前为止,很多企业仍处于观望状态,即便是已经决定上CDM项目的企业也采取谨慎的态度。2005年国内一些具有大型减排潜力的集团公司在考虑是否启动CDM项目开发活动时,面临几十家咨询中介机构与他们联系,仅仅为考察咨询机构,他们就花费了8-12个月的时间,其结果是白白流失了时间和和宝贵的“碳资产”。
  观望和谨慎的态度,严重贻误了商机。专业从事CDM项目推广的“绿源伟业”总裁王齐感叹道:“中国正从舞台中央被甩到了边缘。今年是项目开发最关键的一年,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时间耽误不起了。”用市场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CDM的实质就是把减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变成可以买卖的资产,用市场手段解决环境问题。《京都议定书》与其说是一个环境保护议定书,不如说是一个贸易协定书。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碳排交易”对于中国企业来讲简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76年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口号:“只有一个地球”。“在全球范围内,无论在哪里进行温室气体减排,只要总数不变,效果都是一样的,但在发展中国家减排所需的成本与难度相对低些。”对于发达国家甘愿出钱出技术的原因,中国第一代环境学硕士赵克熙研究员是这样解释的。据测算,发达国家完成二氧化碳排放项目的成本比发展中国家高出5至20倍,所以发达国家愿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金、技术,以大幅度降低其在国内实现减排所需的高昂费用。而发展中国家也愿意通过合作获得先进技术和额外资金,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企业来讲,尽管碳排交易的收益只是副产品,但这个巨额的收益是任何企业都不能不重视的。今年1月1 9日,华能集团与西班牙电力公司Endesa签订了二氧化碳减排量购买协议,以交易价格8.7美元/吨,华能集团3个风电项目每年产生的42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可卖365.4万美元,等于每度电的收益增加了7分钱。使华能集团即将建设运营的风电项目从亏损转为赢利。
  华能集团的这3个项目之所以形成二氧化碳减排量,是因为这些项目与同质同量的其他发电项目,如火电项目相比,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王齐解释说:“这个减少的量,就构成了交易中的‘虚拟’商品。”“绿源伟业”全程承担了华能集团此次项目的申报、打包交易工作,总裁王齐告诉记者,按照国际碳排交易价格,此次达成的是一个相对比较廉价的交易。目前在欧洲市场上,每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的价格为20欧元,约为人民币200元左右,且价格还在不断上涨。目前,尝到甜头的华能集团已开始全面启动其正在开发中全部风电项目的CDM申报工作。
  尽管人们普遍对CDM缺乏了解,但CDM的影响已经开始在很多领域显现出来。由于今年是CDM项目开发最关键的一年,会出现上百个CDM项目。有证券研究机构预测,CDM概念将成为今年股市新热点。
  这一预测来源于三爱富、巨化股份等涉足CDM后在市场上牛气冲天的表现。三爱富的子公司常熟三爱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世界银行签署了“核准的减排购买协议”,三爱富持有中昊化工170%的股权。协议中,世界银行将购买中吴化工在2007~2013年间产生的减排量,预计减排总量为7305.97万吨,价格为每吨6欧元。此消息一出,三爱富股价立刻从股改失败后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的阴影中走出,当天上涨6.83%,随后连续3天上扬,市场反应热烈。2005年涉及CDM概念的股份长势均好,而对于今年的股市来说,电力,钢铁水泥、化工、林业等行业的上市公司都可能潜在CDM概念,存在被市场挖掘的可能。
  除了对企业和地方经济有促进作用以外,CDM还会给企业、社会产生多重效益,甚至对中国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的转变,也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涉及环境保护的法律众多,企业在环境污染防治上承担有法定义务,但法律强制力并没有阻止环境违法活动的增多。”赵克熙认为,“CDM的出现有可能完全改变这个局面。当企业有机会把较高成本的法律义务转变为一种融资渠道或交易品种时,没有理由认为它们会加以反对。”更重要的是,这种用市场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与当前_中国政府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遥相呼应,极有可能成为近期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对象。
  用投行融资的方式开发CDM项目
  “二氧化碳减排额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宗交易商品(commodity),既不是瓶装也不是罐装,CDM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额是一种‘信用额’(Credit),对于中国的而言既是一种可以兑现的“碳资产”。”王齐告诉记者,碳排交易规则十分严格,“碳资产”开发程序也比较复杂,销售合同涉及境外客户,合同期限很长,因此非专业机构难以具备此类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这成为我国企业利用CDM的重大障碍。
  企业如何在CDM融资中获得成功呢?据王齐介绍,要实现碳排交易,必须要获得项目东道国的CDM主管机构(DNA)的批准,必须要通过指定经营实体(DOE)的审核,必须要完成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EB)的登记注册,这些都需要项目业主(企业)完成一份国际标准的符合联合国要求的技术说明书——项目设计文件(PDD)。程序上的复杂还是次要的,作为一种商品,最为关键的还是找到买家。而买家关心的往往并不是PDD,他们需要企业提供的是另一份商务性文件——项目概念书(PIN)。
  PIN的英文全名是Project IdeaNote,翻译成“项目概念书”。Idea是“概念”的意思,同时也有“故事”的含义。王齐解释说:“CDM与其他项目融资有很多相似之处。项目融资就是要给投资商‘讲故事’,把项目的独到优势讲给投资者听,他们才可能对你的项目产生兴趣。同样,企业在进行CDM项目开发中,也必须要通过PIN来向那些国际买家讲述关于你的企业和项目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故事’,以有效地吸引他们的关注眼光。”
  不同的买家对PIN的要求,无论是格式还是内容往往都是不一样的。因为CDM买家的关注点不同。一个高明的“讲故事者”应该就是要针对买家不同的需求去讲述相应的故事,针对买家不同的关注点去设计相应的PIN。所以,中国企业不但要学会运用PIN来推销自己的碳产品,更需要学会针对不同的买家量身定做不同的PIN。PDD更多的是放在技术或者方法学层面,而PIN更多地是关注收入、风险等商务层面。
  获得批准、引起国际买家的兴趣,只是表明中国企业的卖碳之路走出了第一步。但业内专家认为,企业不应该投入太多精力去做PDD和PIN的设计,这些都可以让咨询机构去做。因为企业还要面临非常复杂的商务谈判工作,商务谈判的最终成果就是“购碳协议”。这既是一份明确买卖产品的数量和价格的商务文件,又是一份明确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
  “购碳协议”有一些固定的条款,核心内容包括交易量、交易价格、付款方式、交割方式、免责、惩罚条款等,是一份非常复杂的国际商务合作协议。其中每一个条款、每一句话的调整可能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或者损失。
  CDM项目所存在的风险也与一般的项目融资所存在的风险一样,项目融资采用的风险控制方式也可为CDM项目所参考。但CDM还具有自身特色的风险,王齐介绍说现在一些企业认为,卖碳收入是白捡来的,甚至一边在开发,一边还在怀疑。因此只要有买家上门就觉得是个胜利,仓促签约,最终会在价格或者付款方式等方面蒙受巨大损失;还有一些企业看到二氧化碳能卖钱,恨不得有多少卖多少,一口吃成大胖子。却不知道“购碳协议”里面有非常严格的惩罚条款,一旦企业不能及时足额交割,将会遭到对方的索赔。
  据易碳家了解,国内出台《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之后,审批程序已经非常明确,也相对简单。但企业对CDM基本知识缺乏、编写PDD文件的技术支持单位和专家缺乏是目前制约我国发展CDM项目的两大主要因素。政府官员和专家建议:对于那些企业自身做不了也做不好的事情,要学会依靠专业咨询机构的帮助,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paifang.com,转载须加网址。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