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低碳经济背景下区域产业布局优化路径

2014-5-5 14:25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作者: 张博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与宏观产业布局优化相协调,使各行政区域在有限的投入下获得较大利益,得到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力求使得产业在这些区域之间呈现出合理优化的布局。结合关天经济区及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可以采取以下路径:

       一、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的硬件环境

       近几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大改善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优化的硬件环境。针对当前区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问题,在“十二五”期间,仍需大力推进和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关天经济区为例,应当加快拓宽经济区南北经济大通道。按照关天经济区交通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到2020年要实现区内交通初步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最终形成一个足以支撑经济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合理分工、紧密联系、互相补充、竞争有序、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需要研究“十二五”及2020年关天经济区的综合交通网络的发展趋势,研究如何加强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紧密联系,根据各个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势,合力安排不同运输方式的空间布局和结构,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各种交通资源。同时,各经济区之间,尤其是中西部地缘条件接近的经济区,如成渝经济区、关天经济区、兰西格经济区等要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宏观整体规划和建设。各经济区之间应加强联系,成立统一的协调整合机构,在国家中西部开发战略的引导下,联合出台交通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为区域经济合作和产业良性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二、创新开发区、产业园区发展机制,提高开发区产业承载能力

       目前,我国先后批准成立的经济区已有十几个,各经济区内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总体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分布不均衡,差异明显,开发区产业承载能力有限。因此,今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的开发区建设急需改善质量,提升发展的综合效益。第一,规划先行,制定开发区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对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状况的各级开发区进行分类宏观调控,使各类开发区布局、规模和结构更趋科学合理。科学规划各级产业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开发区群。完善各自的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规范和优化自身的发展。第二,结合经济区产业布局,提升大中城市产业园区的数量和质量。以关天经济区为例,现有国家级开发区多分布在西安及周边,其他大城市或中等城市国家级开发区明显偏少。因此,要加快提升中等城市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的数量和质量,以顺利承接来自中心城市的产业集聚的扩散和辐射效应。第三,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开发区发展机制。转变开发区创立初期的管理观念,理顺政府、开发区、运营商等多方利益主体的权责关系。对于条件成熟的开发区,尽快启动开发区管理体制及运营机制的改革创新。引入规范化的公司治理制度,重新定位开发区角色,分离开发区多层面的双重职能(行政职能与经营职能、宏观职能与微观职能、企业职能与非企业职能)。

        三、加速发展低碳产业和低碳城市,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布局的合理性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目标的必然选择。区域产业发展与资源禀赋的空间布局的双重不平衡性及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非常有限,使得低碳发展必须成为贯穿区域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一个主轴。低碳发展与产业布局关联的实现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经济区内高技术产业比重较低;高耗能产业尽管能耗水平有下降趋势,但从能源消费结构和清洁能源比重等方面来看,产业低碳发展仍存在较大压力。应着力创新产业发展路径,在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战略,加快新能源等重点低碳产业发展。二是加速推进低碳城市建设,为新兴低碳产业发展和布局提供空间和市场。一方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需要大量使用低碳型新能源、新材料,这可以为经济区主导产业和新兴低碳产业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使新兴低碳产业与低碳城市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的低碳城市,会加速产业集聚,吸引区域外资金和技术进入低碳经济的良性循环体系中。

        四、完善城市群等级结构,提升核心城市产业集聚的扩散和辐射能力

       城市群是区域产业集聚和扩散的空间载体。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依托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关天经济区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一起构成了我国中西部最大的五个城市群。五大城市群各具优势和特点,但在结构体系上也都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应当加快完善城市群等级结构体系,提升核心城市产业集聚的扩散和辐射能力。以关天经济区城市群为例,其城市结构体系存在断层,缺少特大城市。因此,需要培育完备的城市群结构体系,填补特大城市的空白。相关行政部门应加快出台至2020年经济区内城市结构体系的发展规划,为经济区产业宏观布局的优化奠定发展空间等客观基础。继续强化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建设。城市群等级结构体系的完备,区域经济系统内核的不断强化,将强有力地助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升级。


       五、构建省际层面协调机制,深入推进产业布局优化的区域合作制度安排

        跨省级行政区是我国当前大多数经济区的现状,协调行政区与经济区发展一直是省际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难题,也是当前经济区发展运行不顺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安排可从三个层面推进:首先,加快跨省区经济区的合作与利益协调机制的制度化建设。从产业激励和约束机制、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利益争端解决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加速构建一整套省际间经济合作发展的协调机制,使区域经济与产业宏观布局协调发展,所有行政区共享合作成果。同时推进省级政府及各市地方政府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化建设,科学界定各层次政府联席会议的职能、程序、效力。其次,改革和创新与经济区发展不相匹配的行政管理体制。克服区域产业布局优化过程中出现的无秩序、无效率、产业同构严重、恶性竞争等现象,必须解决行政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一是构建完整的行政实体机构;二是设立从事开放开发的专业实体机构;三是培育功能完备的专门派出机构。最后,提升区域合作制度安排的法制化程度,以良好的法制环境推动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国调整区域经济、地区利益和产业布局主要是行政手段,相关法律法规仍然缺乏。因此,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规章及实施细则,为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布局的规划、产业政策的实施提供法律层面的依据和保障。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