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
论坛上,国际能源署(IEA)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曾对媒体表示:“如果我不得不选出3个值得特别关注的国家,那么我的答案是中国、中国、中国。”到了今年2月,比罗尔博士已是国际能源署历史上首位全票当选的候任署长。2015年7月14日,在国际能源署与第一财经研究院联和主办的《2015世界能源展望》之能源与气候变化特别报告中国发布会上,以扎实的能源经济研究功底著称的比罗尔带来了2015年全球能源
市场最权威的战略研究报告。
自1974年国际能源署为应对石油危机而成立以来,41年的时间里全球能源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能源署中国合作办主任涂建军表示: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国家能源消费迅猛增长,目前IEA成员国在全球能源消费的占比已经不足一半。根据IEA的展望,如果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的构成不发生大的变化,20年之内,这一比例更将下降到1/3以下。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能源也有着自己的挑战。“目前,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约1/3的天然气依靠进口,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雾霾也成了空气质量新常态。”在各国均做出了
减排二氧化碳承诺的背景下,中国将在全球减排行动中发挥何种作用?中国能源格局的未来又如何解读?法提赫·比罗尔博士给出了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图景。
没有中国的加入,所有减排都是口头承诺
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已经为期不远。追溯历史,比罗尔指出,2009年在哥本哈根举办的气候大会是一个失败。“核心
问题并没有解决。各国对解决气候变化挑战的必要性达成了共识,但没有就谁应该负责达成一致。”对此,比罗尔明确指出:“在过去的150年中,发达国家应该就全球气候变化负主要的责任。”
谈及未来,比罗尔表示,国家承诺的落地,也需要企业层面的大力推进。“企业必须做出一些投资,尽管不一定会带来期望的回报,但在减排上做出义务性质的努力是必须的。现在,导致气候变化的相当部分的排放物都来自油气公司,如果不让油气公司参与到气候变化应对的过程中,则不少问题将无法有效解决。”事实上,比罗尔认为,为了使各国的二氧化
碳排放达到峰值,各国的企业可以设立短期的峰值目标。更重要的是,全球的减排需要中国的参与。“我想中国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将是全球清洁能源的领导国家。没有中国的加入,所有的国际减排目标都只是口头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