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的重头戏――能源活动

2015-7-11 10:36 来源: 中创碳投 |作者: 胡晓明

能源生产和使用活动(能源活动)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1994年清单中我国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74%(不计入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活动的碳吸收)。根据对各省市能源消费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推测,能源活动也是省级温室气体的最主要排放源。接下来将从主要范围、活动水平来源、排放因子来源、清单编制过程等方面简要介绍省级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中所涉及的内容。
主要范围
省级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报告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水平来源
根据不同领域的活动水平数据可获得的程度,各地区可选择适当的编制方法。数据来源主要有:
-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   省/市统计年鉴
-   省/市煤炭工业统计年报
-   中国海关年鉴
-   中国海关统计资料
排放因子来源
排放因子应优先采用当地实测值,也可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部分缺省因子以及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调研、估算的全国平均排放因子。
 
清单编制过程
清单的编制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 排放源界定

1.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排放源

为某一省区市境内不同燃烧设备燃烧不同化石燃料的活动,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国际航空航海等国际燃料舱的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不应计算在某一省区市境内,而火力发电厂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应该计算在电厂所在地,尽管其生产的电力并不一定在本地消费)

2. 生物质燃料燃烧的排放源

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的省柴灶、传统灶等炉灶,燃用木炭的火盆和火锅以及牧区燃用动物粪便的灶具,工商业部门燃用农业废弃物、薪柴的炒茶灶、烤烟房、砖瓦窑等。考虑到生物质燃料生产与消费的总体平衡,其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所吸收的碳两者基本抵消,只需要编制和报告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

3. 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的甲烷排放源

主要分为井工开采、露天开采和矿后活动。井工开采过程排放是指在煤炭井下采掘过程中,煤层甲烷伴随着煤层开采不断涌入煤矿巷道和采掘空间,并通过通风、抽气系统排放到大气中形成的甲烷排放;露天开采过程排放是指露天煤矿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释放的和邻近暴露煤(地)层释放的甲烷;矿后活动排放是指煤炭加工、运输和使用过程,即煤炭的洗选、储存、运输及燃烧前的粉碎等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排放。

4. 石油和天然气系统甲烷逃逸排放源

指油气从勘探开发到消费的全过程的甲烷排放,主要包括钻井、天然气开采、天然气的加工处理、天然气的输送、原油开采、原油输送、石油炼制、油气消费等活动,其中常规原油中伴生的天然气,随着开采活动也会产生甲烷的逃逸排放。

  • 确定编制方法

清单指南编制方法总体来讲分为三大类:《IPCC清单指南》方法(以下简称IPCC方法)、国家温室气体清单采用的方法及省级清单编制方法,后两种方法在制定过程中会参考IPCC方法,省级清单方法在选取时会考虑我国的统计体系及数据水平的特点。接下来简单介绍在省级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中所采用的方法:

1. 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排放

省级能源活动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采用以详细技术为基础的部门方法(也即IPCC方法2)。该方法基于分部门、分燃料品种、分设备的燃料消费量等活动水平数据、以及相应的排放因子等参数,通过逐层累加综合计算得到总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温室气体排放量= ∑∑∑(EFi,j,k×Activityi,j,k)

(式中:EF:排放因子(kg/TJ);Activity:燃料消费量(TJ,以热值表示,需要通过将实物量数据乘以折算系数获得);i :为燃料类型; j :为部门活动;k :为技术类型。)

2. 生物质燃料燃烧的排放

省级生物质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可采用设备法(IPCC方法2),具体计算公式为:

温室气体排放量=∑∑∑(EFa,b,c ×Activitya,b,c)

其中: EF:为排放因子,用kg/TJ表示;Activity:为活动水平,用TJ表示;a:为燃料品种; b:为部门类型;c:为设备类型。

3. 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的甲烷排放

如各省市能够获得辖区内各矿井的实测甲烷涌出量,则首选采用基于煤矿的估算方法(IPCC方法3),即利用各个矿井的实测甲烷涌出量,求和计算地区的甲烷排放量;如果辖区内国有地方和乡镇煤矿获得甲烷排放量实测数据较为困难,可将煤矿分为国有重点、国有地方和乡镇(包括个体)煤矿三大类,分别确定排放因子和产量,加总汇合得到总排放量。

4. 石油和天然气系统甲烷逃逸排放

主要基于所收集到的以下表征活动水平的数据:一是油气系统基础设施(如油气井、小型现场安装设备、主要生产和加工设备等)的数量和种类的详细清单;二是生产活动水平(如油气产量;放空及火炬气体量;燃料气消耗量等);三是事故排放量(如井喷和管线破损等);四是典型设计和操作活动及其对整体排放控制的影响,再根据合适的排放因子确定各个设施及活动的实际排放量,最后把上述排放量汇总得到总排放量。

  • 确定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数据

方法确定后,还需要确定其中所涉及的活动水平数据及排放因子数据,这也是清单编制的核心工作,在此就不一一详述,具体请参见《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中的方法。

  • 补充――基本概念:

  • 排放源: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的任何过程或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主要是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

  • 吸收汇: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的任何过程、活动或机制,如森林的碳吸收活动,主要是从大气吸收温室气体。

  • 关键排放源:指无论排放绝对数值还是排放趋势或者两者都对温室气体清单有重要影响的排放源。

  • 源和汇的活动水平数据:在特定时期内(一年)以及在界定地区里,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人为活动量。如燃料燃烧量、水稻田面积、家畜动物数量等。

  • 源和汇的排放因子:在气候变化领域排放因子是与活动水平数据相对应的系数,用于量化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或清除量。如单位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面积稻田甲烷排放量、万头猪消化道甲烷排放量等。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