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自2011年11月后,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
深圳等7地先后开展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截至2014年6月,7个试点省市全部相继启动交易,共纳入排放企业和单位1919家,配额总量合计约12亿吨。根据安迅思统计,自各试点启动至2014年底,总交易量达1514.5万吨,其中以湖北总交易量最多,为670万吨。
建立全国统一碳
市场,首先
碳市场的制度建设及法律基础必须要有严肃性,从深圳相对有成效的履约情况来看,主要得益于对
碳配额管理
政策及相关办法的出台,企业不会有侥幸心理;其次,重视碳排放量前期数据的收集,对企业加大培训,数据类型也要简化,注重企业权益;第三,市场活跃性的提高,市场交易品种的丰富也会非常重要,
碳金融方向的创新对碳市场交易的发展显得很有必要,在碳债券和碳相关衍生产品上应该有更多探索。
据业界人士介绍,全国统一碳市场启动后,排放量可能涉及30亿~40亿吨,为欧盟
碳交易市场的一倍。
目前,我国将在现有7个试点的基础上,于2016年底启动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这被业界视为高达1000亿元新市场将开启。据业界人士表示:如果中国碳市场发展成为欧盟那样成熟的高度金融化,由于其杠杆作用,市值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值。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每年碳排放许可的期货市场价值将达到600亿-4000亿元,现货市场将达到10亿-80亿元。如此大的市场,我们将拿什么来点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