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国将建立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15-6-12 22:51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 杨月

  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大学共同创办的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主持编写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5)》11日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布。报告称,2016年起中国将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这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5)》部分作者合影。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左一),名古屋大学教授、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报告主编薛进军(左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薛澜(右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报告主编赵忠秀(右二)。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市场手段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欧盟和美国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中国也刚刚起步试点。在发改委指定的7个试点省市中,湖北省是低碳经济和碳排放权交易的双料试点。

  该报告介绍了武汉大学齐绍洲教授和湖北省发改委气候处处长田启等人对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中期评估报告的介绍,2015年5月,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所交易量占到全国交易总量的48%,价格稳定在一吨22元左右。据有关部门和专家评价,湖北碳交易体系启动以来运行良好,在全国七个碳交易试点中特点突出、亮点鲜明,碳金融、碳期货、碳期权等新产品创新不断,为从2016年起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报告副主编、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孙永平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研究员李小春等人通过考察,认为开展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示范项目既有助于通过实际运行来解决发展中存在高成本和高能耗问题,又有助于检验其长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技术走向规模化和商业化应用的必经阶段,也是发挥其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必经环节。因此,建议湖北在新建燃煤电厂建立碳捕集、运输和封存全流程集成示范系统,并逐步向其他行业推进,为大规模开展CCS技术商业化应用积累经验。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协同创新中心的王珂英等人以长江经济带11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2000-2010年的碳排放相关衡量指标进行了测度和比较,发现长江经济带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都呈现正向的空间集聚特征,而长三角地带的集聚特征更加显著。因而,专家指出,政府在制定减排政策应充分考虑到空间特性,应着力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减排的成本最小化和区域碳排放的平衡。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